腾讯体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2025年工商业与人权、安全协同发展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2025年10月30日     来源:法学院    

2025年10月26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一带一路”人才培养与法律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当代法治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人权法治研究中心、广东工业大学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办,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承办的“2025年工商业与人权、安全协同发展高端论坛”在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成功举办。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奥斯陆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澳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云南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汕头大学、广州大学、广州航海学院等高校的超过80位专家学者和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师生齐聚一堂,围绕工商业与人权教育教学、企业人权尽责、国际合规标准及安全、科技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开幕式由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黄斐斐主持,中国政法大学“一带一路”人才培养与法律研究院院长张伟教授,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人权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佑武教授分别致辞。张伟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进一步深化工商业与人权及安全协同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吸引更多学者参与其中,继续擦亮工商业与人权师资培训和学术研讨的金字招牌。陈佑武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为进一步推动工商业与人权领域的教育创新与实践融合,巩固和发展工商业与人权领域研究和实践成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的工商业与人权、安全协同发展机制,他倡议由此次会议发起成立“工商业与人权教育联盟”,倡议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广泛认同。

开幕式后,与会嘉宾还实地参观了广东工业大学人权法治研究中心的建设情况,对该中心的建设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随后,论坛分四个单元进行,分别围绕“工商业与人权教育的体系构建与方法创新”“企业风险防控与人权保障的多维视角”“企业责任、风险防控与人权保障实践”“科技、安全与人权的协同治理新议题”主题进行研讨。

第一单元由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成教授主持,主题为“工商业与人权教育的体系构建与方法创新”。西北大学法学院王秀梅教授介绍了其工商业人权教学的经验,如通过分析企业人权尽责实践特别是企业以工商业与人权方法应对企业人权危机以及有关司法案例,辅以巧妙设问、分组讨论、辩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工商业与人权的理论和实践前沿,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兰州大学法学院李卓伦老师谈了在法学本科课程中融入工商业与人权的知识内容,采用知识讲授、前沿课程分享、人权尽责路演模拟等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将个人研究同国家战略、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

在评议环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谢海霞教授、广东工业大学青百博士后沈子渊分别从工商业与人权教学跨学科融合、深化案例开发和数字化引入,借助联盟推动学科独立,以及不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推动工商业与人权事业长远发展等角度谈了思考和建议。

第二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朱力宇教授主持,主题为“企业风险防控与人权保障的多维视角”。云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刘红春副教授结合境外战略性矿产资源投资中的人权风险防控案例和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建议建立教育联盟,推动学术见解转化为立法执法,企业与非政府组织形成合力,形成防范供应链和人权保障的共识。湖北经济学院法学院丁鹏老师聚焦残障人权保障,从伦理、法律、管理学三视角展开项目研究,强调企业责任与残疾人组织桥梁作用,分享了将人权融入宪法、经济法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的教学经验,呼吁交叉学科实践探索。中国政法大学胡晓凡老师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强调工商企业应防范人工智能人权风险,通过伦理与法律法规互动约束行为,提出环境评估、伦理影响评估、审计监测、教育对接等政策行动和建议,推动硬法和软法协同治理完善企业自律与他律。

在评议环节,复旦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志安副教授、上海海事大学吴鹏飞教授肯定了以上发言注重理论和现实的结合,围绕“怎么去做”推动人权行动;并分别从通过主动提供风险分析预报、创新保障制度框架、细化人权行动等机制加强人权转化,将人权促进和保障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机制、措施、行动,防控风险、提高人权保护水平。同时,对加强一带一路带来的挑战和国家政策作用的比较等方面研究深度和广度,推动“真人权、真行动”等方面给出了研究的建议。

第三单元由广州大学人权研究院副院长周露露主持,主题为“企业责任、风险防控与人权保障实践”。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党和苹分享了将工商业人权案例嵌入可持续发展导论、国际环境治理等人文社科课程,通过水资源争议、气候变化应对、ESG报告等相关案例激发学生讨论和学习兴趣的教学经验。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学院副教授唐颖侠分享了多年国际气候变化法和工商业与人权课程设置和教学的经验,强调引入实务专家讲座、拓展学生课外实践、增加案例分析等多层次多形式教学在工商业与人权教学中的作用。浙江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子瑾副教授结合本校纺织服装专业特色与竞争法、数据法、时尚法、一带一路国际法等特色方向,将工商业与人权融入国际公法、人权人道法、反歧视法等必修和选修课内容的教学实践,并提出了企业诊断、虚拟仿真、AI大模型等拓展现场教学形式、让技术赋能工商业与人权教学和研究的升级。

在评议环节,广东工业大学青百博士后朱怡昂肯定了以上嘉宾发言中将工商业与人权融入跨学科教学,激发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案全链路体系设计,嵌入式创新教学工具,培养学生系统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并从桥接生活与学术,不断推动工商业人权教育深度和温度等方面提出了个人的思考。

第四单元由西南政法大学人权学院(人权研究院)教授孟庆涛主持,主题为“科技、安全与人权的协同治理新议题”。汕头大学法学院李冰清老师从全球供应链重构底层逻辑分析角度,探讨了数字贸易与供应链互动关系,强调技术赋能推动供应链智能化,指出东盟数字规则向法治化、一体化趋势发展,但面临外部相关风险,为中国参与提供新视角。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翟鹏威老师阐述知识产权与国家安全理论逻辑,并提出完善法律体系、统筹制度设计和提升可操作性的建议,以强化知识产权在国家安全中的法治保障。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杨其昱围绕《公司法》第20条,探讨利益相关者理论工具主义与目的主义争议,结合工商业与人权框架,论证公司多元目的存在,通过比例原则审查社会责任边界,以间接歧视和公司解散案例说明审查标准,从法解释学角度探讨公司社会责任制度。

在评议环节,汕头大学法学院刘林语老师肯定了以上嘉宾发言中强调区域国别研究重要性、加强国际布局防范风险、科技向善人权尽责、应对贸易冲突强化供应链韧性等观点,并强调了“以安全守护人权”“以发展促进人权”重要性。

在四个单元自由讨论环节,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倾囊相授,深入探讨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进一步拓展了会议主题和内容、深度和广度,达成了很多重要共识。

论坛闭幕式由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朱媛媛主持,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人权法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钱锦宇作学术总结。

钱锦宇教授在总结中指出,与会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如何在供应链中实现人权保护、企业责任与安全管理的平衡,分析了未来可能的立法趋势及安全协同发展的方向,论坛内容丰富、讨论热烈。他指出,此次会议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达成了共同发起成立“工商业与人权教育联盟”、秘书处设在广东工业大学人权法治研究中心的共识。他期待在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不断壮大联盟队伍,推动工商业与人权教育事业蓬勃和高质量发展。


分享:

下一条:广东工业大学“卓越大讲堂”(第十四讲)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