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由“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教师,教学生学”
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含1门MOOC课程), 3门校级精品课程, 8本高水平特色教材……自2000年以来,腾讯体育在自动化专业进行了以自动化工程师认证为导向的主干课程群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丰硕成果。在2014年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该项目荣获一等奖。
为什么要改造传统课程?“最根本的原因是顺应高等工程教育由‘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观念转变,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动化学院副院长万频教授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指出,现代工程师认证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而原有课程体系内容过于庞大,学生没有课外配套的自主学习时间,很多需要课后学时配套1:2甚至1:4的自主学习时间无法满足,导致课程的学习效果差。对此,分管本科教学的章云副校长多次强调:只有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由“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教师,教学生学”,潜心研究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学,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转变教学理念、改进传统课程体系的弊端?让我们一同探秘自动化学院的教学成果。
学生踊跃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课程“瘦身”: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自主学习
2013年,自动化专业创新班卓越班的新培养方案出台,同学们只要修够152个学分就可以顺利毕业,比2006版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减少了50个学分,比2010版减少了30个学分,主要是缩减了课堂授课学时,增加了自主学习的时间以及实践环节学时数。2013级自动化专业卓越班的董林告诉我们:“有了充足的课外学习时间,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经常开展小组讨论,并跟着导师做科研项目,去年我们的项目‘小型垂直起降飞行器’获得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早在2000年,自动化学院就根据国际工程师认证教育的理念,提出了“面向工程,优化基础,强化实践”的课程改革原则,对部分基础类主干课程进行内容整合、学分调整、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重点改革。
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是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多,学习难度大,如果教不好,学生学起来就会枯燥乏味。针对自动化专业创新班卓越班的特点,学院将 “高等数学”课程升格为“工科数学分析”,学分不变,但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增加了难度,更加注重工科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外语教学方面,除了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学习兴趣,提倡“用英语学习”的理念。转变教与学的方法,通过课前布置任务、课外准备、课上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形式,逐步实现语言交流无障碍的培养目标。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这两门课程内容有重合,学院将它们整合成“电路与电子学”,较原来两门课加起来的学分减少了3个学分。为保证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学院多次进行教学研讨,派出骨干教师到清华大学调研,并在课程实验条件等方面给予倾斜, “课程瘦身了,但质量提高了。”
然而,课程瘦身并不意味着一味压缩课程学时,一些重要的专业课程,学时不仅没减少,反而增加了。“程序设计”是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基于对计算机应用的强化,学院将这门课程由2个学分增加到5个学分,要求课后学时配套达到1:3。对此,万频副院长指出:“优化基础不仅是表面上一些课程学分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这些基础课程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正是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学院涌现出了一批精品课程,如章云教授主讲的《探秘“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用短短五讲的时间将自动控制科学的精髓凸现出来,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成为长课短讲、大课精讲的典范。
“重要的是主干课程群的改革要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毕业学分数缩减所带来的课余时间的增加才能真正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这需要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形成共识。”万频副院长特别强调。
章云教授主讲的《探秘“自动化”》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以“学”为本:让学生主动地学,有兴趣地学
对大多数同学来说,“程序设计”是一门令人头疼的课程。这门课程采用PBL方式,围绕项目进行自主学习,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要通过自主选题、自由组队设计一款较高难度的游戏程序。一开始同学们都叫苦叫难,但到课程结束时,“俄罗斯方块”、“愤怒的小鸟”、“飞机大战”…… 各种复杂的游戏程序让人叹为观止,同学们感觉到“苦尽甘来”、“很有成就感”。
教学方法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学院引进基于项目和问题的PBL教学理念,形成了“重学生、重问题、重技能、重创新”的多维度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学,有兴趣地学。
在自动化专业的卓越班和创新班,升格后的“工科数学分析”课是同学们最受欢迎的课程。该课程以宿舍为单位组织课外学习小组,并设置30个学时作为课外实践学时,针对老师布置的问题集体讨论学习完成,老师定期给予指导与辅导。自主学习内容考核采取抽查方式,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所布置的问题。同学们都喜欢上这门课,觉得“这样的学习很有意思,把大家的兴趣都激发出来了。它不仅可以让我们在团体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还可以相互学习,促进相互了解。”
学院还设置了一门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课程——“科技创新活动”课,占1.5个学分。该课程从第1学期开始横跨7个学期,学生在此期间参加的所有课外的科技实践、科技竞赛、大学生创新科技项目等都可作为该课程的内容,但学生从创意、选题、查资料、设计、制作、调试、撰写科技报告都必须自主完成,老师只在学生出现很大偏差时进行适度指导。2013级自动化专业卓越班董林负责的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小型垂直起降飞行器》,就是完全由团队自主设计的。谈起这种自主学习方式,万频副院长深有感触:“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学生要考虑很多问题,解决很多困难。一个项目做下来,可以说是接受了一次完整的科研训练,掌握了基本的科研方法。”
面向工程:让学生更多机会接触生产实际
2012年8月,经过填报志愿和企业筛选,自动化专业2009级的胡润泽如愿如偿成为腾讯体育与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校企联合班的学生,到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威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校企联合培养。期间,他全程参与了腾讯体育首创无尾家电——海尔无尾家电检测项目。在生产车间参与生产实际,胡润泽的感受是:提前认识了未来的工作环境,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动手能力上,都有了较快的提高。
面向工程,强化实践是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学院增加了课程设计和综合设计类课程,部分课程结合具体项目进行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
2011年,自动化专业开办了第一届“3+1”校企联合培养班,入选的学生最后一学年在企业培养。学院根据企业技术需求,结合工程项目设计企业课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企业课程群,所有的项目均为企业实际工程,学生在学院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结合项目研发,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高涨,成效显著。
要完成“3+1”校企联合培养以及卓越工程师班的企业培养方案,单靠一两家企业明显不具可持续开展,自动化学院现在开展“3+1”的企业达到近20家,这些企业也都是学院的实践教学基地,其中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工程实践教学基地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及其它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承担认知实习、生产实习、“3+1”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班的企业培养、毕业设计、科技竞赛等实践环节,对实践教学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万频教授指导学生在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实习
硕果累累:为人才培养提供创新沃土
“邱黎明是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2009级电气2班的学生,今年被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项目录取,将作为公费留学生在奥克兰大学攻读博士。他是该校首个获取此资格的本科生。这种情况在非“211”、“985”高校比较少见。”——《中国教育报》2013年7月1日06版《为人才培养提供创新沃土》
邱黎明是自动化学院人才培养的成功案例。十多年来,自动化学院在课程改革之路上探索和实践,经历了从个别课程到专业主干课程群、校内课程到企业课程、普通课程到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过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设了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慕课课程, 3门校级精品课程,出版了一批有特色的专业课教材(其中1本被评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辐射作用。学生在各类国家级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2009年获第11届“挑战杯”腾讯体育二等奖,2013年获第13届“挑战杯”腾讯体育二等奖。多次获腾讯体育电子设计大赛的国家二等奖、腾讯体育机器人足球竞赛一等奖、世界机器人足球竞赛第五名、腾讯体育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一等奖、腾讯体育计算机仿真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竞赛奖励。
作者:陈少徐 钟丽娜 曾梓琦
编辑:李胜彬
www.gdut.edu.cn 粤ICP备05008833号 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00号(510006)